点赞!县域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入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
9月25日,由四川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具体实施推进的绵阳市安州区县域城镇基础设施补短项目,成功入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其先进理念与显著成效获《中国建设报》权威报道,标志着安州区在城市更新与生态协同发展领域探索出的实践路径获得国家层面高度认可,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该项目聚焦安州区河西片区核心地带,涵盖恒源大道、金鸿路等6条主次干道,总长约19.37公里,总投资约7.71亿元。面对老城区存在的水系不畅、内涝频发、设施陈旧、雨污混接、交通组织混乱等制约城市品质提升的痛点难点,安发展集团秉承国企责任,坚持民生导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于2022年7月启动规划,2024年2月组织施工,系统性提升区域生态韧性、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水平。

系统治理 集团匠心构建生态循环新体系

在项目实施中,将海绵城市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构建起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蓄”的完整雨水管理链条。通过系统性植入海绵设施,形成了“雨水收集—梯级净化—生态补水”的良性循环,有效改善了水体流动性与自净能力,缓解了季节性干涸与内涝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及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集团创新性活化利用龙王堰等历史水利遗存,将现代透水盲管技术嵌入其中,实现了古堰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对话,赋予生态治理以人文温度,展现了其在复杂工程中的技术整合与创新应用能力。


雨水花箱结构层科普展示


多措并举 集团实力打造韧性基础设施样板

不仅组织对破损路面进行全面修复,广泛采用透水铺装,更着力于地下管网的更新与提标,彻底解决雨污混接错接问题,将暴雨重现期设计标准提升至3年,显著增强了片区防洪排涝能力。通过统筹构建“--”海绵体系,将道路改造、水系修复(正中沟、龙王堰)、湿地公园联通有机结合,形成了高效的生态廊道与雨洪韧性体系。项目预计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40%,周边小区协同改造产生联动效应,极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体现了安发展集团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综合统筹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文胜路与正中沟联动建设


 精细组织 彰显集团科学建设与高效运营水平

针对不同道路空间特征,安发展项目团队实施精细化径流组织设计。在龙王堰周边采用分区布设、功能互补”策略,在正中沟沿线利用地理特点优化渗透与净化路径,在无沟渠道路巧妙设置离线式生物滞留设施,均体现了其因地制宜的科学精神与专业能力。同时,在施工环节创新推行生物滞留池等设施的标准化、模块化建造工艺,大幅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为海绵设施的规模化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集团在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业化方面的积极探索。


离线式生物滞留池


站位高远 集团担当树立城市更新典范

安发展集团在此项工程中的实践,超越了单一的基础设施修补范畴,是一次对城市空间、生态功能、交通组织、文化传承的综合性、系统性提升与运营。它生动诠释了城市更新+海绵城市”的深度融合模式,通过整体规划、多元协同、精准施策,成功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宜居效益,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项目的成功,充分体现了集团作为区域发展主力军的战略执行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我国县域城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安州样板”。

透水铺装及阶梯式雨水花箱






此次入围国家“全域海绵”典范,是对绵阳市、安州区以及安发展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攻坚城市治理难题的充分肯定。随着项目于2025年8月的全面竣工,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加宜居的魅力安州呈现在大家面前。